objc 的 Runtime 是一个被网络热帖说烂了的词,好事者还喜欢给它套上一个“黑魔法”的帽子。然而,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魔法,一切都是可以从科学角度解释的,它也不仅仅是在头文件里面罗列的几个 C函数。本文我们来探讨一下 objc 的 Runtime 是什么。

Objective-C的本质

很多编程语言都有运行时,比如 JVM之于 Java,JavascriptCore/v8之于 Javascript等等(其实这里我们应该称它为运行环境)。然而单单 objc显得尤为特殊,因为它的运行时既不是一个虚拟机,也不是一个解释器,仅仅只是一个 库 (在 iOS系统里面表现为 libobjc.A.dylib 记不太清,如有误请指正)。仅仅依靠一个库,就完成了一门编程语言的运行环境,岂不是有点令人惊讶?

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,严格意义上来说,Objective-C并不能算上一门真正的编程语言,Clang也是这么说的。Clang称 Objective-C只是一门 C的方言,只不过这门方言 “方”到认不出来,以至于可以称它为一门语言。从概念上说,Objective-C就是 C,各位 Cocoa Touch框架下的开发者写了这么长时间,并没有从语言层面上变得多“高级”。所以在 objc中写 C的代码无缝衔接,自然而然,objc在于 C++混编时也变得容易。

Objective-C 的实现

这一段的标题真的有点过大,我并不能在一片文章里面说清楚 Objctive-C的实现原理,但至少能通过一些相对简单的例子让读者知道:哦,objc大概就是那样的,那这篇文章的目的就达到了。

那 objc到底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实现法呢?学过编译原理的我们都知道,一门编程语言的实现需要经历编译器的前端和后端两个大的过程。objc作为一门方言,它和 C共用了后端(也就是没有后端),它仅仅经过编译器前端,被重写为了 C/C++代码,加上一个 runtime动态库,便能实现面向对象的编程了。

objc的前端是什么样的我们无从得知,但 Clang肯定是知道的。从一些 Clang的文档片段中可以得知,objc的语法推导和我想象的一般简单,比如用于描述闭包的语法推导:

1
2
3
4
Block_literal_expression ::= ^ block_decl compound_statement_body
block_decl ::=
block_decl ::= parameter_list
block_decl ::= type_expression

那么 Clang在翻译到一个 Block的时候,自然要调用 objc_create_block(xxx)之类的方法(这只是个例子,并不存在这样的方法,闭包的运行时称作 libclosure)。那么一个 Block的字面量便会被重写作一段 C代码编译,在运行时依赖函数创建一个 Block实例(结构体指针)。

objc的这种编译模式是很容易想到并且实现出来的,我的一个使用 DSL语法重写 url的 C库 enginX也是这样实现的“方言”,和 objc有一点点不同的地方是为了免去编译,我直接写了一个解释器。如果你觉得我的代码看起来很糟糕也没关系,推荐一本书叫做《自制编程语言》,前桥和弥先生所著,有中文翻译版。如果你觉得这本书讲得太浅,还可以看一遍“虎书”,叫做 《现代编译原理 C 语言描述》。这两本书都非常通俗易懂,如果能看完任何一本,都对 objc 的实现理解有很大的帮助。

读到这里,我觉得你很容易就能想到 objc的 runtime.h里面陈列的 C函数都是干嘛用的了。比如说 class_createInstance(Class cls, size_t extraBytes)这个函数,它会在你写了 [NSObject new]之类的实例化方法处被调用,其他的大体上也是差不多的。其实我认为到这里,每个人都应该能知道:“哦,objc大概就是那样的啊”。因为接下去要说的一些,是关于 objc在面向对象等各种特性上实现的一些细节。

Objective-C 的对象

我们直接来看 objc 2.0的解释吧,1.0已经停留在 iOS 2.0/ OS X 10.5了,没有讨论的意义了。既然 C 不是面向对象的,objc 又仅仅只是一门方言,那么 objc 理应是不会存在“对象”这种东西的。实际上一个 objc 的 Class 就是一个结构体的指针类型,可以看到 runtime 头文件的定义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struct objc_class {
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;

#if !__OBJC2__
Class super_class OBJC2_UNAVAILABLE;
const char *name OBJC2_UNAVAILABLE;
long version OBJC2_UNAVAILABLE;
long info OBJC2_UNAVAILABLE;
long instance_size OBJC2_UNAVAILABLE;
struct objc_ivar_list *ivars OBJC2_UNAVAILABLE;
struct objc_method_list **methodLists OBJC2_UNAVAILABLE;
struct objc_cache *cache OBJC2_UNAVAILABLE;
struct objc_protocol_list *protocols OBJC2_UNAVAILABLE;
#endif

} OBJC2_UNAVAILABLE;

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* Class;

很明显,你在 objc 源文件里面用到的 Class 类型就是一个结构体的指针,在你的 objc 应用进程载入的时候,这些 Class就会被初始化好放在一个全局的地方,所以一个 [NSObject_instance isKindOfClass:someClass] 就是比较了这个实例所指向的 Class 的指针而已,指针的字面量就是数字,这种比较是非常容易的。当然你也可以用 objc_allocateClassPair 这种方法在运行时创建一个新的 Class,因为 Class 自己就是实例,它并不是真正的“类型”,(很可能 [因为不排除 Apple 工程师们做其他 tricky 的事])你在编译的代码中写的那些类也是这样在进程开始时创建的。所以创建一个 Class 和创建一个一个普通的引用变量没什么两样。

这时候 objc Class 的实例对象就很尴尬了,因为它只是实例的实例,并不真的是 Class“类型”,从 objc-runtime 的源代码可以看到 objc_object 是另一个结构体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struct objc_object {
private:
isa_t isa;

public:

// ISA() assumes this is NOT a tagged pointer object
Class ISA();

// getIsa() allows this to be a tagged pointer object
Class getIsa();

// initIsa() should be used to init the isa of new objects only.
// If this object already has an isa, use changeIsa() for correctness.
// initInstanceIsa(): objects with no custom RR/AWZ
// initClassIsa(): class objects
// initProtocolIsa(): protocol objects
// initIsa(): other objects
void initIsa(Class cls /*nonpointer=false*/);
void initClassIsa(Class cls /*nonpointer=maybe*/);
void initProtocolIsa(Class cls /*nonpointer=maybe*/);
void initInstanceIsa(Class cls, bool hasCxxDtor);
//很多其他函数和变量
....
};

现在能看到 objc 是如何标识自己的 Class 类型了,只是用了一个 isa_t 的结构体,这个结构体的成员变量有 Class 的变量。接下来一个叫 initClassIsa(Class cls)的方法(和initIsa 一样),它只是把传递的 Class 取了一下地址,本质就是记了一下 Class 的首地址(所以我猜想 Class 存放在全局应该没有错)。然后 changeIsa 这个函数,应该就是我们平时用的 objc_setClass 的原型了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仅通过这些东西怎么实例化一个 objc 的对象?凭“克村新鲜的空气”吗?当然不是。objc的真正对象的一个最小实现(NSObject,其实就是一个协议),它是一个 rich的 objc_class类型的,为什么这么说?看一下 object_class的 rich定义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struct objc_class : objc_object {
Class superclass;
const char *name;
uint32_t version;
uint32_t info;
uint32_t instance_size;
struct old_ivar_list *ivars;
struct old_method_list **methodLists;
Cache cache;
struct old_protocol_list *protocols;
// CLS_EXT only
const uint8_t *ivar_layout;
struct old_class_ext *ext;
//非常长,下面的方法不一一例举了
}

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 Object,它的前一部分的布局总是 objc_object那个结构体,存储了一个有关自身信息的结构。而 objc_object里面存的 Class信息,只是一个精简版的 objc_class(其实为了省内存)。那么在一个 objc的对象被实例化后,它就是这样一个结构体指针,它也存储了这些东西 ,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取到它的 ivar,methodList,遵循的 protocol等等,这时候我觉得你肯定应该明白 runtime那些 获取实例对象的 ivar什么的方法是怎么干的了。(这个object_class的定义是稍微老一点的,新的包含了一些和 Swift交互的东西,容易造成一些干扰)

Objective-C的方法调用

通过上面我们不难理解objc的对象如何完成继承,实例变量存储,但问题来了,OOP编程中方法调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每个实例都是有方法的,没有的话和面向过程有何区别?而在结构体中只能存储函数指针,如果一个对象的方法特别多,那这个对象的实际内存布局的结构体岂不是要变得特别长,不就不具有通用性了吗?

在这个问题上,objc解决得很 SmallTalk。因为目前来讲函数的调用几乎就是那么几种解决办法:静态地址,虚表映射,消息转发。前面两者都需要一个方法在编译期就要确定绝对位置或相对位置,而消息转发不用,只需要运行时查找就好了。这也是 SmallTalk的一个特点,对象之间的通信是发消息。objc的发消息函数是 objc_msgSend,再清楚不过了。而在 objc_class的结构体上,还有一个叫做 method List的指针变量,它维护着一个描述方法的链表,一个方法的描述是这样的:

1
2
3
4
5
struct objc_method {
SEL method_name OBJC2_UNAVAILABLE;
char *method_types OBJC2_UNAVAILABLE;
IMP method_imp OBJC2_UNAVAILABLE;
}

SEL其实就是一个字符串了,代表着一个方法的名字,查找时也由名字匹配。method_types是方法调用所需参数的类型描述,也可以叫方法签名。在 C的调用约定中,参数个数,类型和顺序一致,一个函数才可以被正确调用。IMP其实就是一个函数指针了,指向这个函数真实存在的栈地址。objc_msgSend函数会把调用者和方法名(SEL)和参数传进来,查找并匹配正确后才会发生压栈调用。

消息转发的调用也有缺点。比如每次查链表寻找方法速度肯定慢,为此 objc_class里面有一个cache成员变量,其实就是用缓存来加速查找罢了,大家都能想到的办法。但还有问题,假如方法查不到,而我真的又在运行时发生这样的调用怎么办?NSObject的默认实现里给了一个机会就是 forwardingTargetForSelector这个方法,这几乎是面试题“必考”了。objc的设计者会尝试征询一下用户的意见:这个方法我找不到该怎么办?消息发给谁?假如你告诉了他:发给 A这个对象吧!那么他会在 forwardInvocation里面尝试找 A的这个方法,生成一个调用的抽象 NSInvocation来调用。但你告诉他的这个 A仍然可能不接收你的消息,这时候便会发生 doesNotRecognizeSelector的调用,如果你不复写,那么就会抛出一个 exception。所以说 doesNotRecognizeSelector几乎是你最后的机会来挽救这条消息,但这通常并不靠谱,因为消息很可能已经给 A了,A不认识后它会调用到 doesNotRecognizeSelector,在一些时候复写这儿并不管用。还是按照设计者的思路来吧。

Property和 Protocol

这俩家伙并不是什么新的类型,我觉得只是 objc实现的途中顺带的两个 “util”。Property给了用户自动合成 ivar和 getter,setter方法的机会,这会在编译阶段就会帮用户完成,并且,在 objc_object的结构里还会加上一个 property_list的链表,告诉运行时用户添加了哪些 Property(这也是“必考”)。

而 Protocol就更简单了,它就是一个 objc_object指针,不过和对象不太一样的地方是,Protocol被限制了。遵循某个 Protocol的对象,在它的 superClass里面并不能找到这个 Protocol,原因是和 property_list一样,它被附加在了一个叫 protocol_list的链表里,所以不会出现在继承链上。而且 Protocol的 property并不能像正常的对象一样获得编译器的“优待”。

(好吧,关于 Property和 Protocol这一段确实是偷懒了,因为 objc的设计模式很明显了,在这儿并没有体现出什么新意,再啰嗦下去都有点烦了)

写在最后

objc的 Runtime代表的并不是什么 “黑魔法”或者仅仅那几个 C函数API,它是 objc的核心设计思想,或许 Apple开源它正是希望开发者不要因为这门方言搞得大家焦头烂额,又或许开源它的那一刻,Swift正好已经在进行中了。但不管怎么样,C/C++永远是静态编译语言的经典,甚至可以说,学好 C/C++,走遍天下都不怕,还会因为一门方言焦头烂额?